2016年6月10日 星期五

經濟學偵探出場

書名: 靈機一動的機率
作者: 石川智健
出版社: 尖端出版


這本書走古典偵探小說風格,猜誰是連環謀殺案凶手。這些故事給人寫了無數次,不過作者以行為經濟學切入,從新視點看殺人案。

故事在開始就寫出一個經濟學家參與調查,不單和凶案現場的刑警格格不入,也跟加入調查的側寫師衝突不斷。作者很快便安排男主角伏見真守向協助的女刑警拋出「錨定效應」和「框架效應」,叫讀者好對故事有所期待。故事發展到中段,我相信大部份人也會想男主角所提出的理論和方向,其實跟所有偵探追求的都一樣:誰是得益者。不同的只有刑警在這件事,而主角知道做這件事的背後原因和經濟意義。

以古典偵探小說來講,作者把所有證據都清楚展示,讀者看到中段,大多可以猜到誰是凶手,故事的意外性和戲劇性都欠奉。而且故事流於典型的日本偵探小說的弊病,在最後由凶手自白揭露行凶經過。人物方面,主角被寫成行為古怪,對人不理睬的怪人。東野圭吾寫的湯川學也是怪人,但是就寫得吸引多了。作為刑警的女主角,存在感太低,有幾段以為留有伏筆,卻原來甚麼也沒有。即使刪去女主角所有戲份,也完全不會改變故事的完整性。女主角少扣一夥紐扣,多露一點大腿,存在感立即幾何級的攀升。

作者並非第一個人用經濟學來寫偵探小說。哈佛經濟學教授馬歇爾傑逢斯在八十年代,也用這個視點寫了寫了經濟學家推理系列三部曲。如果對照傑逢斯的「致命的均衡」和石川智健的這本書,傑逢斯的故事比較平面和沉悶,石川智健的故事加入了傳統的刑警和側寫師,努力帶出衝突。個人覺得石川智健的小說比傑逢斯的更像偵探小說。

讀完這本小說之後,第一個印象是這樣種小說存在本身的問題,就是變化不會太多,在不重覆的情形下,很難寫出下一本小說

然後我發現我錯了。


總結:
以五分作為滿分來說
意外性:2
戲劇性:2
佈局:2
人物:2
會推薦這本書嗎?會推薦給想在偵探小說尋找新視點的人

會後悔讀這本說嗎?不會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